top of page

口部/ 咽喉感知-運動及呼吸方法資訊


嬰兒先天能夠運用鼻呼吸道呼吸,但我們仍看到有呼吸道結構問題的嬰孩需要通過口呼吸道呼吸,這情況實在需要正視,因為嬰兒長期以口呼吸道呼吸會影響身體健康發展。
從Otter、Richer&Frick (1995)的著作"MORE:Integrating the Mouth with Sensory and Postural Functions" 中提到 「吸啜-吞嚥-呼吸」的共同協調運作原理顯示,人類是天生的鼻呼吸道呼吸者。事實上,運用口腔進行呼吸是非常不利於健康,綜合很多學者的研究,均指出運用鼻腔呼吸有利於身體健康,原因包括:


- 鼻呼吸道是防衛病毒由空氣進入肺部的第一道防線,由鼻腔側鼻竇製造的氮化氧可以把鼻竇消毒,殺死空氣內的病毒入侵者,同時提高肺部使用氧氣的功能。
- 鼻腔管道可以移隔空氣中的塵埃、霉菌、黴菌、昆蟲皮屑及煙霧中的化學物質,方法是藉由鼻腔組織䊹毛上的一層黏膜,把殘骸及病源體圍隔起來。
- 鼻腔呼吸能把新鮮空氣引導至肺的底部,讓空氣中的氧份能更有效地吸收至血管。若嬰兒越過此系統而使用口腔呼吸,通常會引致扁桃體發大、打鼻軒、容易疲倦及較易患上疾病。反過來說,運用口腔呼吸只能把氧氣引進肺部較淺的位置,當肺部的血管察覺含氧量降低時,會引致血管壁收窄而令血壓上升,最終增加心臓的負荷。總括來說,運用口腔呼吸會導致血液的含氧量降低,長遠影響幼兒的身體及腦部發展。
導致初生嬰兒(初生至一個月)要使用口呼吸道呼吸的原因:


當嬰兒的鼻腔呼吸道受到阻塞時,他們便會轉用口腔進行呼吸活動。如果嬰兒是早產或有其他疾患,便很可能有很多喉管需要由鼻腔或口腔插進身體內,若在當中引發任何原因令硬顎變得高而窄,改變了鼻腔內的空間結構,亦會增加鼻呼吸道阻塞的機會。
運用奶瓶餵食及使用窄形奶嘴,亦是令到上顎結構變得高而窄的原因,當嬰兒使勁去吸啜奶嘴時,方式與吸啜母乳的乳頭完全不同。當哺餵母乳時,媽媽的乳房及乳頭會完全深入嬰兒的口腔內,以維持上顎的形態,再加上舌頭靜止時在口腔放置的位置可以再鞏固上顎的形態。
若留意嬰兒需要運用口腔呼吸,及未能用正確姿勢合適地吸啜母乳,首先可以轉介至哺餵専家或兒科醫生,從我的著作 "No body never told me (or my mother that), everything from bottles and feedings to speech development" 可以找到一些能與家長們分享的內容(如下):


- 系統性地施加口腔按摩訓練,以加強感知意識及吸啜能力
- 系統性地增強顎骨力度及分級調控能力、同時訓練舌頭後縮的能力,以能有效地進行口腔期的吞嚥動作。
- 若要選用合適的餵食方法,首選應該是母乳哺餵,但仍有一些以奶瓶餵食(如:paced bottle feeding)的方法可以協助鞏固上顎結構發展。
若要處理一個3-4個月大嬰孩的個案,可以首先讓嬰兒移動顎骨以口腔探索口腔玩具,建立他良好的口腔分辨力以應付進食、進飲及說話。約半歳左右幼兒可以預備好被餵哺,家長可以按著訓練層次,使用匙羮、剪口杯、飲管等為幼兒提供餵食。
治療方面,從初生至7歲可以使用同一套治療方法,7歲以上則可以使用成人治療方法。幼兒及成人除了能進行傳統的口肌訓練,還可以加上系統性的顎骨訓練,下顎骨的鍛練時常被忽略、或被隨意地施行,事實上,下顎骨是會不斷生長的、直到青少年及成人階段。

 

以上文章整理及翻譯自美國言語治療及餵食專家Diane Bahr 的訪問稿

(原文連結:http://www.agesandstages.net/blog.php?id=74  )

本文得作者同意翻譯為中文。歡迎轉載,但必須列明原作者出處及此文翻譯連結。

bottom of page